一、铁板鹅掌制作现场?
主料无骨鸭掌2000g洋葱250g土豆150g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豆豉适量胡椒粉适量孜然粉适量豆瓣酱适量姜适量卤水适量青辣椒50g菜花50g蒜适量
步骤
1.制作无骨鸭掌前还是要把鸭脚板煮熟了,去骨
2.将无骨鸭掌放进卤水中卤开至5分钟捞起
3.锅里油烧开下土豆炸
4.接到放入花菜炸。最后将炸好的菜捞出。
5.在锅里剩下的油放入豆豉和豆瓣酱炒香
6.放入洋葱、姜蒜炒香
7.然后加入清水小火煮5分钟
8.加入卤好的鸭掌、胡椒粉、少许孜然粉,依然小火煮5分钟进行收汁
9.加入青椒、炸好的土豆、花菜
10.加芹菜~
11.起锅前加入花椒面、海椒面、孜然粉、少许鸡精
12.起锅即食
二、现场制作是啥?
现场制作就把半成品拉到作业场所当场加工成品
三、如何制作豆腐干?
没时间打字 我转的 凑合看吧 侵删
1,豆腐切成方厚片。厚度要均匀些。
2,用两个方平盘(为了受力均匀),也可以用砧板,我用两个烤盘,下层盘一定不能内凹,要保证压出的水能流出去。最底部还要加个大烤盘或者容器,因为豆腐会出水。
豆腐表面撒少许盐。在上层烤盘加上重物。将豆腐块压紧。
3,每隔1-2个小时,需要增加上层的重量,不能一下子压特别重,豆腐还没变韧,会一下子被压烂烂。
一边压,豆腐会慢慢变薄,底层烤盘也会收集不少水。
压的时间越久,豆干越干,口感越韧。
我大概压了6小时。
4,压好的豆干,略刷一点油。排入预热180度的烤箱,每一面烤约15-20分钟。
这样豆干表面会结成皮,入味也好吃。
这一步,也可以用煎的,煎的口感会稍微不一样,可以自己尝试哈~
5,之后放入卤汁里,卤制入味。卤汁煮开后,关火泡30-60分钟。
6,再次重复步骤4,将豆干表面烤干。
这一步骤之后,就是表面茶色的豆干了。
可以切片,炒吃,或者凉拌等。但是我自己更喜欢继续卤。
7,继续煮开卤汁,然后泡入味。泡1小时以上最好。我再卤汁里加了2勺辣椒粉,不吃辣可省略。
如果爱吃蜜汁,就可以酌情加多些冰糖。
8,卤好的豆干,如果不能全部吃完,可以冷藏一夜。自制豆制品尽快吃完比较好。
(注:拿来煮豆干的卤水,会容易变质,要单独保存,不要跟老卤水再混合一起哦)
四、冷面豆腐制作?
把冷面下好凉水里面过一下捞出来备用,豆腐也凉拌一下调料一放。拌在一起就可以了。
五、豆腐制作标准?
豆腐制作流程,首先要把黄豆泡发,然后打浆,煮好,再用石膏粉点浆,等待豆浆凝固了,就包起来,就是豆腐了
六、豆腐制作叫法?
1、王粮:“王粮”即豆腐。这是旧时皮影戏行业中艺人们中间说的隐语行话(见中国西安皮影戏博物馆解说词)。2、水欢:这是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等县菇民(种植食用菌的农民)中流传的豆腐的隐语。3、水判:这是四川省成都一带称豆腐的江湖语言。清末傅崇榘编著的《成都通览》(成都《通俗报》
1、王粮:“王粮”即豆腐。
这是旧时皮影戏行业中艺人们中间说的隐语行话(见中国西安皮影戏博物馆解说词)。
2、水欢:这是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等县菇民(种植食用菌的农民)中流传的豆腐的隐语。
3、水判:这是四川省成都一带称豆腐的江湖语言。
清末傅崇榘编著的《成都通览》(成都《通俗报》社刊印出版)所记之江湖语言,豆腐就有“水板、水判、水林”等几种叫法。
4、水林:这是旧时四川省成都和福建省永安等地豆腐行业中的隐语行话。
5、白物:豆腐的名称较多,它在日本也有异名别称。
日本东麓被纳编著的词书《下学集》说豆腐日本称为“白璧”;而在女性中则又另有叫法,称为“白物”。
扩展资料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
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
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
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七、如何制作豆腐?
豆腐制作方法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八、豆腐如何制作?
步骤 1
先来泡黄豆,2斤黄豆加水提前浸泡一夜,泡好的豆子都吸足了水分变鼓了起来,接着倒入盆里加水再次清洗干净,洗好后倒出来滤干水分;
步骤 2
下面就可以开始打豆浆了,1斤黄豆10斤水的比例,我做的分量比较多,分几次才打完,8档30秒就可以打出来非常的细腻的生豆浆了;
步骤 3
全部打好后先倒出来,接着再准备一块儿纱布放入锅里,然后分次把豆浆倒进来过滤
步骤 4
用力挤干后豆渣就分离出来了,挤干的豆渣不要扔
步骤 5
可以做豆渣饼和豆渣丸子,都非常的好吃;
步骤 6
煮豆浆之前我们先把表面的浮沫都舀出来,全部舀好后就可以开大火煮了,这里要注意豆浆很容易溢锅,煮的时候一定要在旁边看着
步骤 7
等大火煮开后再转中火多煮5分钟,一定要把豆浆完全煮熟透,豆子也会越煮越香,闻起来就豆香四溢,豆浆煮好后先关火静置5分钟;
步骤 8
接着碗中倒入100克白醋,再加400克清水稀释一下,拌匀后先放一旁,豆浆放置5分钟后先把表面的一层豆筋挑起来,这个晾干了就是腐竹,吃起来也非常的香; 接着我们开始点豆腐,把刚刚稀释好的醋水分次加到豆浆里面来,动作幅度可以小一点,用勺子去转动画圈圈就可以了
步骤 9
慢慢地就能看到豆浆里面出现了絮状的豆花,继续搅拌就会越来越明显,像这种就差不多了,豆花会越来越大块儿,越来越明显,然后盖上锅盖静置5分钟;
步骤 10
5分钟后开盖就能看到满满的一锅豆花了,接着再次开火加热2分钟,让豆花充分凝结,凝结好后可以看到锅里明显的分层了,上面的那层就是酸浆了
步骤 11
然后我们用一个比较细的的滤网把酸浆舀出来,舀出来的酸浆可以装进瓶里密封静置发酵数天,时间不一定,只要酸浆发酵变酸就可以点豆腐了,这样点出来的豆腐就是酸浆豆腐了,出来的酸浆经过发酵又可以留着下次点,以此循环就行;
步骤 12
酸浆舀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压豆腐了,将准备好的纱布平铺在豆腐模具上,然后把豆花舀进来后将四周纱布折叠盖平整,再盖上盖子后压紧实
步骤 13
想吃老豆腐就用重物压1个小时,我直接用地舀出来的酸浆水压了1个小时
步骤 14
豆腐压好后我们取出来看一下,非常的完整
九、豆腐制作利润?
黄豆做成豆腐的利润并不是太高,批发价最多只有20%以内的利润
十、魔芋豆腐制作?
魔芋刷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料理机中,加入清水打成泥,倒入锅中,魔芋800克加水1900毫升,搅拌均匀无明显颗粒,开小火慢熬至膨化,准备食用碱15克,加开水化开,倒入膨化的魔芋中,快速搅拌均匀,用锅铲抹平,关火盖盖焖15分钟定型,加入清水,用锅铲沿边脱锅,用刀切成小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