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体裁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73 2025-07-17 02:28 西部乡村集市网

文章体裁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历来对文学体裁的划分,因为依据的标准和原则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划分方式。文学体裁划分的原则有三个方面:第一看文学语言运用的特点;第二看艺术形象的塑造方式;第三看结构、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这些分类原则,文学史上对体裁的划分主要有三种方法。 1、 二分法 二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分类法,也是“文学”与“文章”尚未分家时的一种粗略的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作品的语言是否押韵而把所有的文章分为韵文和散文两个大类。韵文指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作品,如诗、词、歌、赋、铭、诔等;散文是指没有固定节奏和韵律的作品,如神话、寓言、游记、小品、小说、论、表、奏、檄,以及历史、哲学、各种社会和人文科学的文章等。二分法也叫“文笔”之分。在魏晋以前,有韵的韵文作品叫“文”,无韵的散文作品叫“笔”。如刘勰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1] 那时的“文笔之辨”,也就是韵文与散文的区别。后来文学样式增多,“二分法”显得过于笼统,局限性较大,不能适应文学体裁发展的需要,人们不再使用这种分类方式。 2、三分法 三分法是欧洲文学史上流行的一种传统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三大类: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第 3章中就有“三分法”的雏型。亚里斯多德之后的贺拉斯在《诗艺》中也是持三分法,再以后的德国黑格尔和俄国别林斯基都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 依据三分法,叙事文学指的是通过事件的描述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现实,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作品。抒情文学指的是作家通过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作家直抒胸臆地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爱憎情感,一般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篇幅也比较短小。戏剧类文学是指那些将人物安置在舞台上,认人物通过语言、行动的表演来再现生活和刻划性格的作品。亚里斯多德指出,叙事文学可以“象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文学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戏剧文学则是“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黑格尔指出叙事作品以叙事性语言“按照本来的客观形状去描述客观事物”;抒情作品以抒情性语言表现的“是主体(诗人)的内心世界,是观照和感受的心灵”;戏剧作品是兼用叙事性、抒情性语言,并与人物动作结合形成的戏剧性语言,客观展现角色的“内心生活”。别林斯基提出了“客观的、外在的诗”和“主观的、内在的诗”以及“生动而独立的第三类”的观点。 “三分法”根据作品塑造形象的方式来分类,抓住了文学体裁的内在特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显得大而宽泛,不够具体。因为同是叙事作品,除小说以外,还包括属于诗歌体裁的叙事诗,属于散文体裁的叙事散文;同是抒情作品,除抒情诗以外,还包括抒情散文等。如果按照这种分类法,便会把讲求韵律、节奏的诗歌分为两类――抒情类和叙事类;同为散文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也会被生硬地划归两类。这样做的结果,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共同特点反而易于被忽视。 3、四分法 我国“五四”以后流行的是四分法。四分法是在长期沿用传统的二分法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三分法而提出来的。四分法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把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类。四分法的划分注意到了文学作品的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且也注意到不同体裁在体制上的差异,同时也符合文学发展的实际。正因为“四分法”定名具体,类属单一,容易掌握,所以成为我国的习惯分法。 文学是发展的,文学体裁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分类方法已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实。有人在四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影视文学和说唱文学,但是还不够,现在又有了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所以我们应该从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来了解文学体裁,而不必拘泥于某种分类方法。

京剧的特点

京 剧 的 艺 术 特 点 , 首 先 於 它 的 表 演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非 常 复 杂 的 综 合 艺 术 。 我 们 知 道 , 凡 是 戏 剧 都 是 综 合 艺 术 。 但 是 这 种 综 合 艺 术 和 我 们 所 说 的 综 合 艺 术 不 是 一 个 概 念 。 一 般 说 戏 剧 是 综 合 艺 术 , 指 的 是 : 戏 剧 是 包 含 文 学 、 表 演 、 美 术 制 作 、 灯 光 等 部 门 在 内 的 一 种 综 合 艺 术 。 但 京 剧 只 就 表 演 这 一 项 , 本 身 就 是 综 合 艺 术 , 包 括 唱 、 念 、 做 、 打 , 四 种 门 类 。 如 果 把 音 乐 、 美 术 ( 包 括 化 妆 、 脸 谱 、 舞 台 设 计 、 布 景 绘 制 等 ) 、 灯 光 、 服 装 ( 刺 绣 工 艺 ) 、 道 具 ( 工 品 制 作 ) 等 等 都 包 括 在 内 , 京 剧 实 在 是 一 种 十 分 复 杂 的 综 合 艺 术 。 京 剧 艺 术 的 另 一 个 特 点 , 是 不 能 照 搬 生 活 。 京 剧 不 是 把 生 活 当 中 的 自 然 形 态 , 如 实 地 照 搬 上 舞 台 , 而 是 从 生 活 出 发 , 以 生 活 为 根 据 , 进 行 高 度 的 概 括 。 把 生 活 中 的 形 态 、 语 言 、 动 作 加 以 提 炼 、 夸 张 、 美 化 、 装 饰 , 形 成 一 种 特 殊 的 表 现 手 段 , 再 用 来 反 映 生 活 , 这 是 京 剧 最 根 本 的 美 学 特 点 。

京剧的特点

京剧是在徽汉两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腔而形成的剧种,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吹打曲牌却大都来自昆曲。它最初的脚色行当分成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也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它的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mnst)/wdt/da3-20/wd-20.htm

京剧音乐的特点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

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

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