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羊宫的来历?
青羊宫原名青羊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青羊宫原来的地名叫青羊肆,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今尹喜讲道德经,讲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对尹喜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1000天后,尹喜如约而来,却没有看到老子,只有一个牵青牛的小孩子在这儿,于是尹喜向小孩子打听老子的下落,小孩笑而不答,把尹喜带到这儿传授了符箓之术以后就升天而去,尹喜就在这和修了一个宫观来供奉老子至于改名叫青羊宫.那是因为唐僖宗逃到成都的时候,面对农民起义军的时候,统治阶级除了军事上的镇压以外还要在思想上麻痹老百姓,当时在成都的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便说在皇帝老儿来之前,这青羊宫的一道红光直冲天际,在发红光的地方挖出一块玉砖,玉砖上刻了八个字"太上平中和灾"太上指的是太上老君,中和是指的唐僖宗的年号,意思就是说太上老君能帮唐僖宗打败起义军.后来起义被镇压,唐僖回去后就拔了大把银子重修青羊观,并改名为青羊宫了原有建筑毁于战火,现存建筑的建筑除斗姥殿是明代建筑外其他的乾坤殿、八卦亭、三清殿、唐王殿是清代陆续修建的。,两边有老子降生台和说法台。
二、青羊宫的介绍?
青羊宫的介绍?青羊宫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也是成都市区现存的一座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宫观。它坐落于成都西南郊,南面北花潭、武侯祠,西望杜甫草堂,东临二仙庵。青羊宫的来历相传宫观始于周,初名“青羊肆”。三国之际取名“青羊观”。到了唐代改名“玄中观”,在唐僖宗时又改“观”为“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并且相传唐时两位皇帝曾驾临此宫。
三、青羊宫喝茶的地方?
顺兴老茶馆
成都老字号茶馆,很有老成都的特色,对想体验四川民俗的游客而言是再好不过的去处。店堂设计很有特色,如置身于充满巴蜀风情街巷中。晚上8点后有变脸表演,让伙计给倒杯茶,选份特色小吃套餐,边看边吃,味道虽不是特别好,但也还不错,且价钱也中等。
四、哈尔滨哈达市场旁边有早市吗?
哈尔滨哈达市场附近有早市。哈迖市场是哈南地区的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但是他不能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这个早市在哈达市场南边大约5ooo米左右,有一个早市承担着新中新丶鲁商新城周边群众的日常蔬菜水果的零售,这个早市已有多年。
五、成都青羊宫的狗市?
青羊宫的狗市已经被取消了,但是每个周六、周日还是有许多人自发的在那里交易。(百花潭对面百花桥头)35,82路到青羊宫下
六、青羊宫附近好玩的地方?
成都文化公园
位于成都市琴台路,青羊区光华大道光华大道以西、成都与温江接壤的地块,占地约1700亩,体量为20万方,于1951年在原二仙庵旧址上改建而成,占地面积150亩。文化公园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各种花卉、盆景、奇树异草。每年举行的成都灯会和成都花会闻名中外。灯会、花会期间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书画摄影展览和地方名小吃展销。
七、青羊宫最繁华的地方?
答:青羊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这里是成都最繁华的市中心之一。青羊宫最早建于周朝,原名叫做青羊肆,后来被毁坏在历代的战争之中,现在保存的建筑大多都是清朝康熙重建的。现在的青羊宫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等。
青羊宫最值得看的自然是这里的建筑,主殿三清殿建筑景美,其门的两只铜铸青羊是青羊宫的镇馆之宝,左边的是单角青羊,右边的是双角青羊;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这里高大雄伟;而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是青羊宫的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
八、青羊宫是谁的道场?
老子:青羊宫始建于何时,现已无法考证。到了唐代,青羊宫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唐玄宗幸蜀,还曾将此观作为行宫。那时杜甫在成都草堂,亲见雨印行宫,即景赋诗《严公雨中垂寄见忆奉答二绝》。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农民起义军占领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也曾在观中驻跸。据说其间在观内地下掘得宝砖一块,上面刻着古篆文六个字:“太上平中和灾。”
九、成都的青羊宫好玩吗?
很好玩。
青羊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公元1667年——公元1671年)陆续重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1]
青羊宫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宫内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2]。
青羊宫是道教全国重点宫观[3],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十、青羊宫与唐朝皇帝的关系?
青羊宫与唐僖宗
成都十景之一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著名道教宫观。
中和元年(881),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奔蜀,也在观中驻营。据记载,在观内忽见红光如毯(球)入地,挖得一块玉砖,上面刻着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灾”。僖宗将古篆玉书砖石的发现当作天降吉祥的象征。后来僖宗返回长安,认为是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诏令,赐内外库钱二百万,大建殿堂,改“观”为“宫”。现在青羊宫的宏大格局,就是在那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