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砀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梨树王风景区
“梨树王”、“乌龙披雪”两景点都是砀山县梨花观赏景点,景点位于良梨镇良梨村郭庄村东梨园中,也是当年乾隆皇帝品尝酥梨的地方,此处有砀山县著名书法家张克民书写的碑名——乌龙披雪。
鳌头观海风景区
“鳌头观海”为砀山县梨花观赏景点之一,位于砀山县良梨镇杨集村张何庄北坝头,黄河故道南岸,镇主干公路郭(庄)-张(何庄)路直通此处。该景点1996年设立,2008年重建。
地为故黄冲积滩,地肥土沃,宜果木生长,为砀山酥梨之正源。酥梨栽培历史悠久,史载唐宋时始栽,明清大推广。清乾隆帝下江南途中行宫曾设于境内訾庄寺院,御品郭楼(现郭庄村)之酥梨赞不绝口,即口谕捎带皇考进贡,因之世有“贡梨”之称,砀山梨声名大振
园艺场梨展馆。
砀山有悠久的酥梨栽培历史,是全国酥梨的发源地。砀山县采取多种手段,以调动全县梨农加强科技管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生产中不断创新,在每年的秋季,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梨王大奖赛。梨王大奖赛也是调动梨农加强科技管理、提高酥梨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
所谓梨王大赛,就是每年金秋时节组织梨农将自己精心培育的果大、质优的梨中王子拿来参展评比,对获奖进行表彰,以激发梨农生产的积极性,也为筹建“酥梨馆”提供实物资料,砀山梨王大赛自93年举办,至今已是10年之多,年年的梨王大赛,都是盛况空前。现存着的梨王就是九六年梨王赛上由园艺场选送的,它重量2400克(4斤8两),形状像足球一样,完全具备了梨王的形美、色纯汁多,含糖量在14%以上的条件。另外,还有良梨镇梨农崔龙明选送的一段80厘米的枝条上,挂满了单果重500克以上的酥梨31个,获得了当年的优质丰产奖。此展馆还有其它优良品种50余种。
碧清庄园
碧清庄园坐落在安徽省砀山县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带,主体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生态风景区565000平方米。碧清庄园依托砀山县70余万亩世界果林公园和独特的黄河故道自然景观,以黄河故道 风土人情、生活原貌、饮食特点、原生态景观为载体,成为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住宿、民俗文化为一体,具有原生态特征和徽派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庄园内建造有沼气池、动物观赏园、百果园、自采蔬菜物种观赏园、花卉园、梨文化及砀山民俗展厅、历史文化长廊、黄河别墅等。庄园还利用黄河故道天然优质水面,建设有生态洗浴、滑沙等项目。
百年老梨树园
砀山有逾百年老树六万余株。位于唐寨镇光明村和杨庄村的古梨树群,是其代表作品。有的近二百年寿诞。铁干嶙峋,虬曲如龙,树形各异,观赏性极强。座落于光明村的老梨树群,相传为1660年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此地亲植的大梨树仅存有8棵。除“玉佛手”外,还有“酥梨王”,此地占地0.48亩,每年结果仍在3000斤以上,该树位于杨庄村东北角。乾隆路过此时,亲封此树为“大将军”,此树占地半亩左右,结果每年在3500斤以上。刚刚封过“大将军”树,离此不远,乾隆又见一棵大梨树非常高兴,便幽默地说,只有委屈你作为“二将军”了。后来此地就有“大将军不大,二将军不小”的传说。“二将军”树占地半亩左右,年产亦在3000斤以上。
突山风景区
突山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景区内楼台亭榭曲径回廊,各种树艺造型修剪的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画卷。同时,富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古式花轿、花车、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等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古黄驿站风景区
古黄驿站风景区坐落在砀山县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景区内有气势磅礴的大雄宝殿,建筑精巧的平安钟亭,亭上有美丽雕花、秀美彩绘。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以宣传砀山酥梨悠久历史文化为主的梨文化馆及水上公园。该中心属省级自然湿地保护区的一部分,动植物丰富,其中具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达数百种之多。
二、360安全卫士好还是腾讯电脑管家对电脑好
腾讯电脑管家吧,因为这个是杀毒和管理合一的,占用内存小,因此显得更为简洁,使电脑运行更加流畅
此外电脑诊所,工具箱以及4+1的杀毒模式让腾讯电脑管家也收到了广泛的关注
4+1杀毒引擎,管家反病毒引擎、金山云查杀引擎、小红伞本地查杀引擎和管家云引擎,新版本在此基础上启用了管家系统修复引擎,重点加强了“云安全”平台的建设和自研引擎的研发能力,也属国内首例采用“4+1”核“芯”杀毒引擎架构的。
我们平时上网所需的安全防护,腾讯电脑管家完全可以为了提供周到的保护,所以杀毒能力是很强悍的,可以信赖!
三、望夫石的传说有哪些
望夫石山位于叶县城东南20多公里外的辛店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现已开发为旅游区。据说因山顶有尊远看酷似女人盼丈夫归来的望夫石而得名。
相传战国末期,天下纷乱,战争不断,但在这偏僻的山脚下住着一户幸福人家。丈夫每天种地、砍柴,逢集日就去卖柴换回一
些生活用品。妻子温柔贤惠,心灵手巧,在家纺线织布,缝补浆洗。他们二人男耕女织,夫唱妇随,日子虽清苦,但彼此恩爱,其乐融融。不久,秦始皇统一六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他们本想着从此可以过上好日子了,谁知,一道圣旨传来,郡县奉命征集壮丁前往遥远的北方修筑长城,以防匈奴骑兵南侵。丈夫不得不抛妻别子,含泪踏上征途。
丈夫走后,妻子每天都爬上山崖,遥望北方,企盼丈夫平安、早日归来。可是,她虽然盼绿了满山青草,盼黄了满树枯叶,大雁南飞,紫燕衔泥,一年年春去春又回,却不见丈夫归来的身影。后来,她听说丈夫修完长城后被官府杀死埋在长城脚下,但她坚信丈夫还活着,就爬到山顶上等待翘望,等啊等,痴情不改,望啊望,望眼欲穿,天长日久,竟然化成一座巨石,立在那里。
在她走过的山坡上,后来生长出一种植物——墓头回,据说是她心血和灵魂的化身,寄托着深深的思念和祝福。每到秋季,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就上山采挖一些拿回家,据说能医治女人好多种疾病。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言简意赅,表达了人们的由衷赞美。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妻子对丈夫的千般相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就把那块巨石称作望夫石,把山唤作望夫石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