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拙庄重的意思?
“古拙”和“庄重”是两个词语。
一、古拙
1.意思是古旧朴拙。
出自: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次有轻薄之徒,笑 曹 刘 为古拙,谓 鲍照 羲皇 上人。”
2.意思是古雅质朴。
出自《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 玄圃 ,乃有柏屋,制甚古拙。”
二、庄重:(形)严肃端正;不轻浮。比如:在严肃的场合要保持庄重。
出自《新唐书·李暠传》。
[近]端庄,庄严。
[反]轻浮,轻佻。
二、谁的小楷最古拙?
黄道周
黄道周,明末清初书法家,与王铎是同一时期人,自幼就聪慧过人,还有着超强的本领,那就是过目不忘,18岁时就能够为人讲学,并且23岁就中了进士,入朝为官,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自古天才多寂寞,智商很高的人,却情商却不高,出入官场的他,生性耿直,秉性使然,也造就了他的官场不顺,最终隐退于市,同时也成就了他的书法和绘画,由于退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书法绘画方面,才有了今天的书法影响,他擅长书法诸体,诸体皆精,尤其是在小楷方面,成绩更加突出。
黄道周的小楷在中国书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整体上看兼具王羲之和钟繇的小楷的长处,并进行了融会贯通,在长期的书法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秀气灵动,劲健清雅,在端庄秀丽中还透着古朴质拙,有魏晋神韵,而且还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就连清朝大咖都这样称赞他“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入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用笔上深得“二王”和钟繇之法,点画上有安排,相互之间有彼此揖让,又有相互依赖,笔笔到位,字字惊艳,在书写中还添加了行书的笔意,显得非常生动活泼。
三、如何刻出印章的古拙味?
想刻出篆书印章的古拙味是很不容易的,也不是想刻就可能刻出来的。
这对篆刻家的要求是很高的,如对文字的起源形成,发展沿革变化,要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对篆字的认识尤要深刻。
也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再还要有深厚的篆刻技法功力,唯如此,才可使篆刻有古拙质朴味道。
四、形容书法古拙的词?
鸾飘凤泊:形容书法神妙飘逸。
鸾翔凤翥:本指鸾飞凤舞。后来比喻书法家运笔神妙。
颜筋柳骨: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笔力遒劲,故称为颜筋柳骨。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的笔势苍劲有力,自然生动。
龙飞凤舞:形容笔势生动活泼。
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雄健。
凤泊鸾飘:形容书法神妙飘逸。
跌宕遒丽:形容文辞或书法豪放不羁,刚劲逸丽。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十分优美熟练。
钗脚漏痕:形容书法古拙。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娟秀或诗文秀丽。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如蚯蚓和蛇般弯曲。
怒猊渴骥:比喻书法的骨力雄健,笔势奔驰。
怒猊抉石:比喻书法的笔力遒劲。
劲骨丰肌:形容书法丰盈有力、强劲。
仙露明珠:比喻书法有如露珠和珍珠般晶莹圆润。
五、古拙遒逸的意思?
古拙遒劲意思就是:创作古雅质朴,刚劲有力。
遒劲:形容雄健,有力量的。
古拙:意指谓古雅质朴,少修饰。
引证解释:
《隋书·经籍志一》:“赤轴青纸,文字古拙。”
明 李贽 《书应方卷后》:“[ 焦弱侯 ]笔画不如 念庵先生 婉媚,而古拙逈别。”
宋·曾巩《襄州徧学寺禅院碑》:“其字画妍媚,遒劲有法,诚少与为比。”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笔力遒劲可爱。”
六、书法古拙味道的特点?
金石气是书画艺术中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美学概念,从金石气中我们可以看到岁月剥蚀、色彩斑斓的斑驳感;沉稳浑厚、古意盎然的古拙感;朴茂厚重,雄健有力的浑厚感以及“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苍润感。
斑驳感
斑驳感是指古代的钟鼎、碑刻、壁画、玉石等文物历经岁月,或因风化剥蚀,或因埋藏环境而产生各种物理破损和化学变化,从而在形象和色彩上发生层次丰富的改变,形成一种岁月积淀下来的色彩斑斓的美感。
石鼓文
斑驳一词出自《离骚》“斑驳陆离其上下”,最早是形容色彩纷杂,明清时开始用来形容古物、古文。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有“摹刻一木本,洒火药于上,烧为斑驳,绝似古碑”,“无意得司马相如一玉印,古泽斑驳,篆法精妙”。《清代名人轶事》记载张之洞事迹,“一夕大雷雨,旦起视之,则篆籀文斑驳痕,化为乌有矣。”书法中的斑驳感多见于使用干笔、枯笔的草书等书体的作品之中,如徐渭神妙的草书作品,笔意绚烂,满纸斑驳,极尽烟云变化。
古拙感
古为有岁月沉淀的古意,拙为不讨巧,沉稳踏实。刀刻文字在刻写的过程中必然会留下刻痕的凸凹不平甚至线条的笨拙感,青铜铭文在浇铸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线条的变形,这些又经过岁月的洗礼透出沉稳浑厚、古意盎然的气息,便可称之为古拙感。
爨龙颜碑
较早提倡书法之古拙可见于明朝中后期郎瑛的《七修类稿》,他提出“字虽至晋而神变,巧媚之态极矣;其于明白古拙何有哉!”明末清初的王铎和傅山则较早的阐发了与碑学和金石气联系密切的古拙之意。王铎说:“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傅山在《训子帖》中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至清代随着碑学的兴起和对金石气的推崇,古拙也成为一种书者追求达到的艺术效果。书画家吴昌硕在《论画诗跋》说“且凭篆籀笔,意境颇草草。人讥品不能,我喜拙无巧。”书法中的古拙感多见于隶书、章草、小楷等书法作品中。
浑厚感
浑厚感是指金石线条力度、密度俱佳从而体现出来的力量感和厚重感。明朝中后期开始有人提倡与金石气相关的浑厚感,谢肇淛《五杂俎》称赞石鼓文“非独其笔画之古雅,规制之浑厚,三代遗风,宛然可挹。”明郎瑛《七修类稿》中有“此印篆文浑厚,制度精密,当是汉器。”
鲜于璜碑
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多处以浑厚称赞北碑,“勾容有《吴葛府君碑额》为正书第一古石,浑厚质穆,亦自绝尘,真隶楷之鼻祖”,“《鲁峻碑额》浑厚中极其飘逸”。书法中的浑厚感主要体现为书法线条力透纸背,雄健有力。
苍润感
金石线条中历经岁月打磨而出现的深浅明暗、层次丰富的变化,有种苍茫而又滋润的美感,可以称之为苍润感。清侯方域评《倪云林十万图记》中有“此盖借意成之,而墨法在有无之间,居然苍润。”书法中的苍润感是于墨色的干(苍)湿(润)变化中追求一种苍茫而丰润的意趣。
华山碑
孙过庭强调:“带燥方润,将浓遂枯。”黄宾虹说线条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正是此意。线条之中有苍润感也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求。
七、梁思成 古拙 读后感?
看了这本书无论对大家的审美观,还是对建筑的知识,都会增长不少。
这本书是以时间、地点为顺序,自远古时代的建筑一直讲到民国。书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把全书的内容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又划分为周,周划分为天,很多地方都给读者留出做笔记的地方。另外本书难能可贵的一点事,很多照片、图纸都是梁思成的第一手资料,有些照片明显的可以看到年代留下的痕迹(水渍、残破等等)。很多内容都是特别珍贵的,被很多文章和书籍大量引用的。
八、怎么写古拙楷书?
要想写好骨折,楷书一定要经过一个艰苦的磨练过程,首先要临摹,在临摹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摆脱进行独自书写,这是一个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磨练过程。
九、写古拙的字找什么字帖?
写古拙的字找篆书字帖,篆字包括大篆和小篆,甲骨文也可归大篆。大篆字体生动古拙,质朴意趣,书写率意,深厚犹韵,如石鼓文,金文,钟鼎文等等。所以,如想学写古拙的字体,就选择上大篆字帖去临习,天长日久,勤学苦练,你的字的古拙味就会自然而生。
十、为啥榆木沙发古拙厚重?
榆木家具适合老料新作,俗称“榆木落梁”(新榆木不易干透,易变形风裂,但从老房里拆下来的老榆木大梁,已干透不变形),结实耐用,纹路精美,为实木家具首选。那么为啥榆木家具都是古拙厚重风格?
1.由其制作方式决定。榆木家具的制作方式、框架结构采用古老而科学的榫卯结构,牢固、耐久、精炼、厚重。
2.由其款式决定。榆木家具以明式款为主,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古拙典雅。
3.由其“身份”决定。古代老榆木家具大多用作供奉家具摆放在祠堂,作为祭祀场合用品,必须大气庄严、厚重耐久,经得住岁月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