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说打斗描写?

176 2025-04-07 03:15 西部乡村集市网

一、小说打斗描写?

  用第一人称去描写激烈的打斗场面在于干净、利落,顺便交待角色的思维波动,眼前鲜血四溅,连刀锋砍到骨头的声音都可以拿来细描一番。这是小巧功夫,写得好自然让读者大呼过瘾,写得不好则味同嚼蜡,丝毫见不到烟火气,所追求的刺激性就无从谈起了。

  第一人称单挑的描写,就我个人看来,要写出气势来,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个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要暴力要血腥,参加打斗的双方就至少要有一方是那种杀气四溢、狠如林冲的硬茬。这种单对单的打斗,也能反过来最好的衬托角色的性格特征;

  第二个, 用第一人称去描写激烈的打斗场面是武器的选择。现在比较常见的单挑,也有那么几种情况。分开来说:战阵之上的厮杀,以长枪、长刀见气势,再不然加上娴熟的马背弓箭术;街头相拼,以砍刀,尤以唐刀、倭刀、朴刀(估计现在不见了)为佳,讲究的就是刀刀见骨,血肉横飞。盖因“刀为百兵之王”,砍、劈,比挑、刺、撩更狠更辣;武侠类书中则以招式为美,剑为王者。只不过一方必定是剑走轻灵、正大混圆,另一方剑走偏锋,辛辣有余端正不足;还有比较常见的是魔幻类作品中的单挑,斗魔斗法。但明显这类厮杀的勇猛味缺点火侯。但是,不管是枪或刀,抑或其他更冷峻逼人的利刃,在打斗描写中,千万别学古龙。即便真要角色一刀制敌,一招致命,也要舍得笔墨写出来。比如说一刀斜劈,就要角色“臂上青筋凸起,眼中闪过冷光,斜劈而下”,对手也得“烈血喷溅,从肩到腹分为两片,直溅得对方满身血污”。这才叫狠。

  此外,像砸成肉饼啊,捣成血泥啊之类的,不妨多想想能有多么残忍。总之,一切场景或动作的刻画,都要突出一个暴力——前提是:你要写的角色一定要是那种狠辣的主儿,可别弄个文弱书生,如段誉之类的也来这一套,那会把小姑娘给吓坏的。就算吓不坏,吓着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用第一人称去描写激烈的打斗场面的玄幻,构思中的单挑场面,基本上都是刀的天下。主角选择用唐刀,窄锋、直刃,极具杀伤力。唐刀本身就给人阴冷、狠辣、烈性十足的味道,再配上主角不择手段的处事方式,应该算是比较残酷的一类。

  用第一人称去描写参与激烈的打斗场面的群殴:不管是街头的还是战场上的,能把群战的场面写好是一种值得写手自傲的本事。别小看了这点,以为强弓硬箭射住阵脚,或者忽隆隆推着战楼攻城就是大场面。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写法可能很讨巧,但要完美地把握它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群殴的狠要怎么体现,很难说。如果实在没办法面面俱到地描写出那种惨状来,就从侧面迂回好了。比如学学万人坑,学学白起40万赵兵活埋的先例,应该也是一种办法。

  并不是说要写暴力追求血腥就通篇全是“血”啊“红”啊的,这样的东西违禁。在我看来,打杀只是为了推动情节服务的,是为了下一步能更好走。说白了,这种激烈的、有刺激性的场面,就属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的“张”。有了张,就得有弛。如果觉得不好把握,也就是说不知道怎么把握这类文章的节奏,不妨直接用这样的方法:每一章,一万字的篇幅中,设置一张一弛,烈血之后接上柔情,蜜意之后跟着刀兵。这样写起来,不但写手轻松许多,读者读起来也不至于麻木或是不耐烦。

  那么,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在整部书稿中应该占到什么样的比例呢?对应着发展,但张的部分还是不能跟弛平分秋色。因为在写书之前,我们都会有一个大的提纲,或者说线索也成,主角或配角都是要一步步完成你分配的历史使命的。因而,双方的冲突砍杀,都是把情节沿着这条线向前发展的推动力,而绝不是目的。

  总之,用第一人称去描写激烈的打斗场面,一定不要忘了为什么打为什么杀。打完杀完之后该干什么还得接着干什么,别把自己的线索给断掉跑别的路上去就行。

  用第一人称去描写激烈的打斗场面时,怎么样引出刀刀见血的对手,这个问题可能比较让人费解,换种说法:在书评区经常看到有读者批评某本书,说主角一步步升级深造,够厉害了,前面厉害的都被他杀了。怎么突然又冒出一个来,比原来最厉害的还厉害,杀起来挺费劲儿。越到后来越发现,这些厉害的跟再出来的那些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不管是网游技能升级类的体系,还是异世界的法力体系,都得有一个度,不能想到哪写到哪。的确,我们写文的功力不够,不能在一下笔之前就把整体的框架给设计好。所以说,主角一开始的对手可能是小喽罗,也可能是厉害角色,但不能杀完这些厉害角色之后突然又冒出绝不同属一个数量级的对手。前面的一刀你可以劈成两半,后面的说什么也不应该杀了三天没掉一滴血吧?其实我觉得真要这么写,也可以采用另外的方式:在前面的文中,暗示后面的艰难。比如:一开始的是明面上的,背后还有暗流,清完了明面,暗流出现。暗流的手段、方式、残忍程度可以上一个档次。或者集团的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如此而已。

  以上是我对第一人称的小说怎么去描写激烈的打斗场面啊的一点拙见。

二、神话项羽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军事将领,项羽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绩和传奇的故事。神话般的项羽不仅仅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他也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坚定信念的人。

背景介绍

项羽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他用自己勤奋的努力和无畏的精神,不仅迅速崭露头角,而且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项羽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提及,特别是在他与刘邦之间的战争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作为刘邦的主要对手,项羽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华和强大的领导能力。然而,尽管他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许多支持者,最终他还是未能战胜刘邦。

军事天才

项羽被许多人视为军事天才。他以他的骁勇和善于运筹帷幄而闻名。在他的统治下,他率领他的军队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征服了许多领土,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项羽是一位充满激情和决心的领导者。他总是亲自带领军队上战场,勇往直前。他敢于面对强敌,他的无畏精神激励着他的士兵。他的军事策略和战术运用都非常出色,这使得他的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并赢得了众多的胜利。

信念与个性

除了作为军事天才外,项羽还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强烈信念的人。他不仅希望自己独立统治,还希望给予平民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他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项羽的强硬个性和坚定信念常常使他与其他人产生冲突。他毫不妥协,始终追求自己的意志。尽管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永远没有放弃他的信念。

传奇与遗产

项羽的的传奇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军事才能和个性魅力使他成为一个永远被人们铭记的人物。他所建立的王朝固然短暂,但他的影响力却是深远的。

项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他的战争胜利,而是通过他所代表的在传统观念中被忽视的阶层,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和改变。他代表着弱势群体反抗压迫的勇气和力量。

结论

项羽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他的勇气、智慧和领导才能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战略眼光的领导人之一。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传奇地位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三、项羽情话

项羽情话与刘邦的后宫风云

项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嬴姓的最后一个国君,却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是一位具有迷人气质的英雄,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情话。

作为刘邦的竞争对手,项羽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为他倾倒。在刘邦与项羽的斗争中,情话成了他们争夺天下的一种手段,在后宫中流传开来。

项羽情话的魅力

项羽是一个浪漫而有诗意的人物,他的情话充满了激情和温柔。他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他的语言征服他人的心。以下是一些项羽情话的经典例子:

  • 你的容颜如画,我愿在画中生活一世。
  • 在我眼中,你是世上最美的花朵,独一无二。
  • 无论世间多少艳丽,我只钟情于你的笑容。
  • 你是我心中永不磨灭的爱情烙印。

这些情话流传开来,深深地打动了刘邦的后宫女子们的心。她们对项羽的情话倍感激动,成了项羽获取政治支持的重要筹码。

项羽与刘邦的后宫风云

刘邦的后宫众多,妃嫔之间的争斗可谓激烈而残酷。项羽看准了这一点,以情话为诱饵,将刘邦后宫中的女子拉到自己的一边。

项羽通过给每一个女子赠送珍贵的礼物,并用甜言蜜语赢得她们的心。他对待每一个女子都十分细致,给予她们无比的宠爱和关怀。这种宠爱和关怀,让她们欲罢不能,难以自拔。

项羽的情话让妃嫔们产生了幻想,她们愿意为了项羽放弃一切,包括刘邦这个皇帝的身份。这样一来,项羽成功地瓦解了刘邦的后宫力量,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

项羽情话的背后

项羽的情话无疑是一种政治手段,他运用自己的魅力和口才,争取后宫女子们的支持。他明白,如果能够掌握后宫的力量,将能对刘邦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项羽不只是一个名将,他还是一个精于心理战术的聪明人。他明白,影响和控制后宫女子们的心态将能够极大地为自己带来政治上的胜利。

结语

项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情话。这些情话不只是甜言蜜语,更是他智慧和战略的结晶。

项羽的情话不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爱情和权力的交织。爱情无处不在,权力亦是如此。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项羽的情话,感受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四、如何看待《项羽本纪》中所书写的项羽形象?

一、四面楚歌的时候,抛下部队,没有下达任何命令自个跑了,感觉上是吓破了胆一样。

二、前面自个跑了,感觉像个贪生怕死之人,后来到了乌江,让他渡江,他不干。可能回过神了吧,觉得刚刚跑的太狼狈,转身就去干,然后挂了。

感觉前后有那么一点矛盾,不知道是司马迁想表达什么,还是说项羽当时就是这样,开始吓到了(身经百战,被吓到,可能性不大),后来回过神,要一个英雄的结局。

五、打斗牛犯法吗?

只要达到三人以上桌面有现金不管金额大小都可以拘留。

六、卧虎藏龙竹林打斗时间?

打斗时间是早上!可以看得到树叶上的露珠!所以说是早上。

七、描写打斗的片段?

萧晨身体爆发出绚烂的光芒。宛若蛟龙一般腾跃而起,向着密林中飞遁而去。他现在真的无法对抗赵琳儿。

王子风最后以魔功崩裂身体,那澎湃地生命元气给萧晨造成了可怕地冲击。虽然退避与防御还算及时。但是也令他身负重伤。

八、怎样打斗地主?

一、玩法

1、发牌

一副牌 54 张,一人 17 张,留 3 张做底牌,在确定地主之前玩家不能看底牌。

2、叫牌

叫牌按出牌的顺序轮流进行,叫牌时可以选择 “叫地主 ” 、“ 不叫 ” 。如果有玩家选择 “叫地主 ” 则立即结束叫牌,该玩家为地主;如果都“不叫”,则重新发牌,重新叫牌,直到有人“叫地主”为止 。

3、抢地主

当某位玩家叫完地主后,按照次序每位玩家均有且只有一次“抢地主”的机会。玩家选择“抢地主”后,如果没有其他玩家继续“抢地主”则地主权利属于该名“抢地主”的玩家。

4、加倍

在选择抢完地主后,地主出牌前增加一个翻倍选择功能。在抢完地主后地主把底牌拿到手中,出现翻倍选择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加倍或不加倍。但若要进行加倍操作时,玩家必须符合特定条件。

5、出牌

将三张底牌交给地主,并亮出底牌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地主首先出牌,然后按逆时针顺序依次出牌,轮到用户跟牌时,用户可以选择 “ 不出 ” 或出比上一个玩家大的牌。某一玩家出完牌时结束本盘。

二、牌型大小:

九、狼青和莱州红哪个适合打斗,哪个打斗厉害?

莱州红比狼青更适合打斗,莱州红有罗威纳和杜宾犬的血,比狼青更适合打斗。

十、从《项羽本纪》评价项羽?

小传:亡秦鹿走,伪楚狐鸣。云郁沛谷,剑挺吴城。勋开鲁甸,势合砀兵。卿子无罪,亚父推诚。始救赵歇,终诛子婴。违约王汉,背关怀楚。常迁上游,臣迫故主。灵壁大振,成皋久拒。战非无功,天实不与。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说愿学万人敌,然而略知其意后又不肯学,从中可见其自制力不强,无恒心。观始皇游于会稽喊“彼可取而代之”,可见项梁平时的教育有所缺失。起兵吴中,在太守殷通也要起兵响应陈胜的情况下击杀了太守,得兵八千。渡淮,并陈婴兵马,得东阳,逐景嘉。项羽第一次屠襄城,项梁并无任何劝阻责备。用范增之计,立楚怀王,聚民心。齐国不响应楚国号召共同伐秦,而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这点在陈涉世家也可以看出,陈胜起义之后,复立了各国后代为王,然而各国的王都只顾扩大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共谋伐秦,真是应了杜牧《阿房宫赋》的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审时度势很重要,这时一心伐秦的只有刘邦项羽,可能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怀着多么高尚的目的,但是行为如此,所以最后才有楚汉之争。破李由之后,项梁有骄色,不听宋义的劝阻,败于定陶,死于章邯手中。刘、项伐秦陷入僵局。章邯当时看不起楚国,认为其不足虑,将兵围赵国于巨鹿,围而不破,其意应该是引诸军来,各个击破。楚国怀王则令宋义带项羽救赵,令沛公刘邦带一路兵伐秦。宋义到了安阳止兵不前四十六日,宋义认为秦破赵之后实力大损,殊不知自己军中士卒的情况也是在逐渐变坏,而项羽认为秦破赵之后只会变强,因此假借怀王之令,杀宋义,带兵击章邯。破釜沉舟,鼓舞士兵死战,打下了威震古今的巨鹿之战,深符兵家“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旨。项羽由此为诸侯上将军,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章邯在赵高和陈馀两方面的作用下,投降项羽。之后,秦国降兵与诸侯军队有摩擦,项羽又采取了最简单省事但是后患无穷的办法——坑杀,杀了二十万秦兵。然后发现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扬言要击破刘邦。项伯的干预使得一场战争变成了一场宴会也即名传古今的鸿门宴。项羽一见面就告诉刘邦曹无伤之事,可见其政治方面十分幼稚。亚父范增一心要杀刘邦,不论是看到刘邦的天子之气也好,看到刘邦足以匹敌项羽的才能也罢,但是项羽犹豫不决,听了樊哙一席话更加下不了手,因为樊哙把项羽的行为等同于他所痛恨的暴秦。刘邦趁如厕的功夫跑了,樊哙的劝说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刘邦还觉得自己没告辞不礼貌。樊哙“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语出惊人,此人粗中有细,不是简单的武将。沛公让张良等他到军中再去禀报,可以看出他脑子也是转得很快的。鸿门宴是刘邦大业最危险的时候,靠着大家齐心协力度过了。项羽又屠了咸阳,烧了秦国宫殿,整整烧了三个月。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些藏书的,始皇不让民间私学书本知识,但是自己收藏民间藏书,因此很多秦以前的文献古籍都毁于这场大火。并且项羽此举使得他暴虐的形象深入天下人心,相比而言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显得仁慈宽厚多了。刘邦后来可以得到三秦关中父老的民心支持,都得益于这场大火。沐猴而冠的典故,更加看出项羽政治见识极度匮乏,仅仅有富贵还乡这种小民心理,其不得天下也是一定的,倘若侥幸得到,对于天下也是极其可怕的。此后,背着怀王分封天下诸侯,刘邦在巴蜀,三秦章邯董翳司马欣看着他,其他分封齐赵也有隐患。齐国最大势力不伐秦,封了另一个齐王,所以齐国反了。项羽去打齐国的时候,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聚各路诸侯,杀到项羽老家彭城,饮酒作乐,结果第二天项羽杀了回来,三万破五十六万,刘邦大败。刘邦逃亡途中好几次把自己儿子女儿推下车,可见逃亡的紧迫和刘邦的自私无情。刘邦被围于荥阳,陈平出奇计离间项羽与范增,并且使了金蝉脱壳之计,纪信替刘邦而死。项羽后方有齐国与彭越捣乱,一直不得安宁,在广武射了刘邦一箭,被刘邦瞒天过海骗过了士卒与项羽。后刘邦趁着项羽击彭越的时候,击破了成皋。其实这个时候,刘邦还有一路大军由韩信率领在北方赵地平定赵国齐国,韩信逼迫刘邦立自己齐王,刘邦本要破口大骂不许,张良一提醒就回过神来立了韩信齐王。与项羽约定中分天下后,项羽归还了刘邦的父母妻子。此后刘邦用张良陈平计策,趁着项羽现在的困难一举灭掉楚国。各路诸侯开始不履行约定,得张良提醒,刘邦给了诸侯甜头,与韩信、彭越等各路之后围项羽与垓下,四面楚歌瓦解楚军斗志,最后楚军仅剩八百多人。想想当年鸿门宴之时的形势是项羽四十万,刘邦十万,如今形势大转。最后项羽也不自悟自己之失,尚且说“天亡我”。 乌江亭长准备了船只,让项羽渡江,项羽拒绝了。一是认为天意如此,二是觉得江东子弟八千至今无一人生还,愧对江东父老。第二点这一段很让人心疼项羽:“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项羽是真正的爱惜士卒,难怪刘邦本纪有一段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刘邦彭城之败害死的人比项羽不知道多了多少倍,但刘邦忍过来了。 项羽与大舜一样都是重瞳,但是差别很大,窃以为是项梁的培养有问题。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刘邦手下,六出奇计的陈平、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都曾在项羽手下过,项羽不能很好的发现任用他们,最后甚至怀疑曾一心要致刘邦于死地的亚父,所以说项羽真的是“奋其私智”,不听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