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颜姓起源?
一、源于曹姓,陆终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次子小邾国国君颜友。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氏,史称颜氏正宗。颜氏族人大多尊奉夷父为得姓始祖。
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颜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为鲁国国君,因在朝廷任职脱不开身,因而派长子伯禽到鲁国赴任。
三、源于北戎,东胡族,濊貊、肃慎,蒙古族、东胡族乞颜部,属于以历史事件仿生为氏。
四、源于回族,其它民族融入回族的也有,如回族的宛姓、颜姓,源出满族的完颜氏。
五、源于满族,出自辽国属蕃 女真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六、源于鲜卑族、党项族、鄂温克族等,金、元时期,多有党项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称乞颜氏,或称恰特氏、怯特氏,即乞颜氏的异读,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武威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颜氏,奇氏。
七、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二、福建诏安畲族起源?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
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
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
三、什么节日起源福建?
福建传统节日有:拗九节,武夷山柴头会,蜡烛会,中元节,妈祖节等等。
1、拗九节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市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2、武夷山柴头会
1866年,四乡农民在起义首领陈顺光的带领下,迫使县官下令免除农民的“竹丝税”、“明笋税”、“茶叶税”等,并立即张榜公布,起义获得了胜利。人们为了纪念用木棍、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这天在城关举行盛会,名为“柴头会”。
3、蜡烛会
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家喻户晓的传统民俗活动蜡烛会。蜡烛会起源于唐朝,是为悼念辟支古佛而起。其规模和影响,堪称闽北之最,深受武夷山人的欢迎。
4、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5、妈祖节
妈祖节,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别是妈祖的诞生日和忌日。每到这两日,数以万计的海民都来朝圣妈祖。节期有拜妈祖、妈祖文化研讨、工艺品展销活动,人们可观赏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品尝闽菜。
四、福建卢姓起源?
卢姓进入福建在唐代,有三支:
1、唐总章二年(669),河南光州固始陈政率兵入闽,府兵将校中有卢姓。
《漳州府志》云:“旧志从唐侯(陈政)者五十八姓。惟许氏、卢氏、丁氏,家有谱牒,采以立传。其余姓名,出自陈谱”。
府兵校尉卢铁券,字如金,武则天垂拱间授参军,他与子在福建安家,世尊为“开漳卢”;
2、中唐时期,福建观察使卢其,居于福州,卒于福州,其子孙籍于闽地;
3、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入闽,其军中有卢姓将领,如南唐尤溪守将卢光、卢铉等人,其后裔散居在莆田等地。
五、福建钟姓起源?
福建钟姓始祖嵘公字仲伟,为南朝颖川人,公元530年由河南入闽,为晋安王记室,居三山(福州)。他的孙子散居闽之各地,以龙岩、漳州为最。
安溪盛富钟氏始祖钟德公由宋代徙汀州迁入。安溪善坛钟氏由厦门钟宅迁入。<以上根据安溪姓氏考所供材料>。
但据霞美钟氏族谱记载,廿七世祖为钟简,生子三,曰圣曰善曰贤。
甘八世贤公字全慕,官节度使,携妻儿徙江西贡州发脉。
贤公生子朝字会正,因奉旨剿匪封都督大将军往汀州,见白虎村,山川聚秀,遂建府落藉于斯,照此考证,安溪钟德亦属钟嵘子孙无误。
六、福建马氏起源?
马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嬴姓,为马服氏所改。战国时,赵奢封马服君,他的子孙用马服当做姓,称为马服氏。后来又省去了服字,世代姓马,称为马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如金朝西域人马庆祥,入居临洮狄道(今甘肃境内),成为马姓一支。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邯郸一带。战国末,已有一些迁居陕西咸阳。两汉至南北朝,马姓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也有一部分散居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地。唐朝,马姓迁往福建。宋以后,闽、粤地区马姓增多。明代,马姓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有些移居于台湾,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当今马姓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
七、福建丁姓起源?
福建丁姓也是由中原入闽。
以闽西(古汀州府)客家百姓简谱之丁姓为例简介如下:
据上杭丁氏族谱记载,北宋熙宁元年(1068 年),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丁十二郎,幼时勤奋攻书,聪明过人,24 岁中壬申科(1092 年)进士,由朝廷派遣到汀州府上杭县任知县事。其时上杭县治设在钟寮场(今才溪镇荣石材),丁十二郎任满后,因为官清正,百姓力劝其留下定居,加上如要回抚州,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困难重重,故留居在钟寮场,遂成为客家丁氏入闽始祖。
八、福建戴姓起源?
戴氏的起源有两种。一是源于子姓,属于商朝皇族后裔。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被周封为宋国国君(今河南商丘南),宋国第11位君王死后谥号为戴公。其后代以戴为姓。二是出自姬姓,是周朝宗室的后代。周朝王族中有人被封在戴(今河南省民权东),建立了戴国,后来被宋国所灭,其子孙就以国为氏而姓戴。子姓戴氏的发源地在河南商丘一带,姬姓戴氏的发源地在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九、福建吴氏起源?
吴姓入闽较集中的主要有五个时期:即西晋“永嘉之乱”、唐代“中原战乱”、北宋“靖康之难”、元代中原板荡、明初经济复苏。
吴姓最早入闽始于汉。据《汉书》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余善叛乱称帝,汉武帝派横海将军韩说与东越衍侯吴阳,一齐歼灭余善。吴阳被封为外石侯,食邑1000户。外石侯吴阳,应是最早进入福建的吴氏先人之一。据闽清县《龙岗吴氏族谱》记载,入闽始祖吴德兴,于晋永和十年随兄学士吴向协镇越国,遂由江苏入闽,卜居侯官县五都龙坪村。有一支裔孙迁至闽清溪演,成为当地望族。唐、宋及其以后,因随军、任职、战乱、投亲、避祸或逃荒等,入闽的吴氏日益增多,族支繁杂,很难逐一细述。入闽后,其裔孙又辗转移居漳州的
十、福建苏姓起源?
苏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望出武功郡,亦有河内郡、扶风郡等。苏姓最初发源于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苏姓大举南迁;宋元明时期,苏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