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殊菩萨的文殊菩萨故事?
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其实有很多,当然比较有名的还是在于发生在北宋时期,据说在当时淮州地区有一位官员十分爱护百姓,可是在晚上的时候,这位官员的妻子却梦到月光照射在他的怀中,不久之后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在三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因此也让很多人认为这个孩子完全就是哑巴。
然而到了5岁以后,突然之间就开口说话,甚至还说到自己是来自于身毒国,对于佛学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在15岁以后便出家,再后来也就成为了人们所熟悉的文殊菩萨。
二、文殊的寓意?
文殊的寓意是:指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博学多才之意。其中文的意思是:文华辞采、温和,如文质彬彬,文静,文雅。文字取名含义:文指文采、聪明、文静内敛之义。
三、文殊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的区别?
两者是同一菩萨,文殊师利,简称“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舍卫国婆罗门梵德长者之子,出世时有许多瑞相,相貌庄严,具三十二相。成道后的文殊,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众菩萨中堪称第一,所以尊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四、嘉峪关文殊寺的文殊菩萨殿是哪个?
西面,后山那个。山门有收费处,需要交费才能上山那个。
五、文殊坐骑?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首仙的青狮。
青狮呈怒相,令人远远地望一眼,便心生敬畏。而有些绘画作品为了使青狮更具气势,更贴近现实生活,便把狮子的颜色改成了棕色或者其他颜色。
六、文殊宝塔?
文殊新塔位于大荔县城北大街北端与环城北路相交之十字路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又因"文殊阁"而得名。
"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别驾杨公所建,高三层,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塔共4层,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冬,拆上层又续增3层。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民国廿五年(1936年)驻军冯钦哉倡议,在"长兴万寿禅院"故址,兴建"方山公园",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
该塔系砖质阁楼式空心塔,六角七层,从第二层起,每层各开六个坚式长方形窗,底层南北各开塔门,另开四个圆窗。层檐为外叠涩五层,塔顶各角为象鼻挑角,并可悬铃。内置螺形木梯和栏杆,可攀沿旋转而上。1986年县政府又增固塔基,修建铁栅、花池、形成了街心花园。
在周围进行参观,足以看出古代大荔不仅是战略要地,对佛教的宣传也丝毫没有放松,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佛教的快速发展。
七、文殊坊是文殊院么?
文殊坊和文殊院不是同一个地方。文殊院是成都的一座寺庙,文殊坊则是成都市近几年规划建设的,依托于文殊院的历史文化,而打造出的一条以旅游休闲为目的仿古街区。两者在地理上位置是一样的,但是功能却不一样。
八、文殊菩萨的徒弟?
文殊菩萨徒弟是金吒
金吒的师父是文殊广法天尊,也就是后来四大菩萨中的文殊菩萨。
金吒助力完成三界的“封神榜”任务后,作者许仲琳老师,道了一句“肉身成圣”,算是对李靖、金吒等7人的归宿有个粗略说明。
最终金吒等人是如何成圣成仙的,《封神演义》原著并未作交待。
“源易缘”在四大名著《西游记》里,注意到李靖与孙悟空的一番对话里,看到了答案。
九、成都的文殊坊?
文殊坊在草市街文武路人民北路都有入口、
公交车有很多的,1、3、5、7、37、101、55、交通很方便的。
十、文殊显圣的故事?
相传文殊菩萨化成贫妇的头发藏在这座塔下,故此塔叫做文殊发塔。传说在北魏年间,大孚灵鹫寺(塔院寺的前身)每年三月庙会,设“无遮斋 ”,不分僧俗,不别贵贱,也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赴斋者,都给饱餐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