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沈从文散文语言特点?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二、沈从文简短散文?
船是只新船,油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
我卧的地方较低一些,可听得出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前舱用板隔断,故我可以不被风吹。
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
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沈从文 《湘行散记》
三、沈从文的特点?
(1)艺术性上,沈从文的整体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例如,《边城》中的人物、故事、环境,都是美化了的。“边城”宁静和谐的生活,与当时整体社会环境相比显然缺少一种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但这恰恰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
(2)在语言特色上,沈从文的文笔清新秀丽,语言优美亲切。读他的文章我会不自觉地想起柳宗元,想起王维,想起那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诗。沈从文文笔的清新秀丽表现在色彩上就是一种透明,一种泉水一般的清澈。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簧在月光下成为黑色。身边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她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又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该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边城》)
这段文字用语隽丽亲切,在朦胧的自然物境上,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愫,从而构成独有的审美意境,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
(3)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沈从文的作品都充满爱意,充满人文关怀。他的这种爱不同于冰心那种女儿偎依母亲一般小鸟依人般的依恋,也不同于朱自清那由“背影”而产生的父子之间的怀念,而是像一个久经漂泊的天涯游子回到故乡一样的温暖。
四、沈从文的散文有哪些?
《边城》。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
其共有40篇作品如下: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凤子》 ・《都市一妇人》 ・《虎雏》 ・《看虹录》 ・《石子船》 ・《好管闲事的人》 ・《月下小景》 ・
《山鬼》 ・《阿黑小史》 ・《雨后及其他》 ・《入伍后》 ・《老实人》 ・《蜜柑小说集》 ・《鸭子》 ・《边城》 ・《篁君日记》 ・《在别一个国度里》 ・《水云集(散文集)》 ・《新景与旧谊(散文集)》 ・《非梦集(散文集)》 ・《怯步集(散文集)》
・《长河》 ・《采蕨》 ・《夫妇》 ・《一个母亲》 ・《旅店及其他》 ・《十四夜间》 ・《福生》 ・《雪晴》 ・《芸庐纪事》 ・《主妇集》 ・《新与旧》 ・《游目集》 ・《八骏图》 ・《如蕤集》 ・《神巫之爱》 ・《大山里的人生(散文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龙朱》
五、沈从文的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集》是2008年10月1日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沈从文。
基本信息
中文名沈从文散文集页数195页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沈从文散文集》作者沈从文创作于“用笔比较成熟”“一生生命力最旺盛”那几年的散文作品,是他探索生命奥秘的艺术结晶。这时他已把自己的艺术使命定位在对生命的探索上。
他为探测生命的深度才去涉猎“爱”,他认为“爱就是生的一种方式,知道爱的也不并不多”。他为之默默追求的艺术理想是“我实需要‘静’,用它来培养‘知’,启发‘慧’,悟彻‘爱’与‘怨’等等文字相对的意义。到明白较多后,再用它来重新给‘人’好好作一度诠释,超越世俗爱憎哀乐的方式,探索‘人’的灵魂深处或意识边际,发现‘人’,说明‘爱’与‘死’可能具有若干新的形式。这工作必然可将那个‘我’扩大,占有更大的空间,或更长久的时间”。
(《烛虚五》)了解和理解沈从文的这一艺术哲学,对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评价他的散文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六、沈从文散文有哪些?
《沈从文散文经典》共分五辑,分别为“生命自述”、“北平怯步”、“湘西摇橹”、“云南看云”和“暮色怀人”。共选收沈从文经典散文作品39篇,分别选自《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等著名散文集。
沈从文的散文摇曳多姿,自然流畅,颇为可观。他是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读者眼前的这本散文选集便是歌声的集萃,它们来自北平的陋室,来自湘西的小船,来自昆明的云影,来自晨曦初露时的憧憬,来自暮色苍茫间的怀念。
七、沈从文湘西散文片段?
前几年,我分别去了一次张家界和凤凰。分别留下较深的印象。当时大略听闻,湘西的旅游开发,和游客找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关。但,当时,也没读过他的文章。今年六月,我又去了一趟张家界并凤凰。因对沈从文已有点了解,所以,就特别拜访了沈从文故居,拜谒了沈从文墓地。沈从文故居因在古镇街上,参观者络绎不绝。
待我一大早,询问了三个当地人,步行1.5公里,从回龙阁,沿沱江边小径,来到听涛山。拜谒正在维修周边基础设施的先生墓地。
上山时,遇到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青年。下山时,遇到几个大学或高中教师模样的人,带了一帮子学生。实际上,墓地无碑无坟,标志是一颗五彩石,五彩石上有先生手书: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先生于1988年去逝,先生家人于1991年将其一半骨灰埋在此,一半撒了沱江。
其年青时狂追了三年多的“翠翠”——妻子张兆和女士在2003年去逝后,骨灰也于2007年永远陪伴其于此处。
八、沈从文散文名篇?
1、《流光》:这是沈从文的一部散文作品,收录在《流光:沈从文散文选》中。
2、《湘行散记》:这部作品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沈从文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3、《云南看云》:这部作品同样收录在《流光:沈从文散文选》中,展示了沈从文对云南美景的独特感悟。
4、《忆北平》:这部作品是沈从文对北京的怀念和追忆,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5、《天安门前》:这部作品也收录在《流光:沈从文散文选》中,通过对天安门的描绘,展现了沈从文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九、沈从文的散文有哪几篇?
1、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2、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
3、长河
长河,本意为“长长的河流”。《长河》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文艺术水平代表作之一。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4、龙朱
读沈从文的《龙朱》,仿佛在读一幅画,画中山花烂漫、草长莺飞,漫步其中,如同经历了一个清新怡人的梦境。这是一个如绿水蓝天般纯洁优美、自然质朴的爱情故事,故事很简单,没有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描述了一个渴求爱情的郎家少年的逐爱之路。
5、阿丽思中国游记
《阿丽思中国游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创作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被认作是世界文学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中国续书,他借鉴19世纪英国作家卡罗尔(Lewis Carroll 1832—1898)这本风靡全球的儿童读物的技法和风格。
十、沈从文的民俗散文有哪些?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以下是一些沈从文的民俗散文作品:《湘行散记》:这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散文作品之一。该作品以作者在湘西的旅行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边城》:这是沈从文的另一部代表作,也是一部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小说。该作品以湘西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故事,展现了湘西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人性的美好。《长河》:这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作品。该作品以湘西地区的长河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家族、爱情和命运的故事,展现了湘西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人性的复杂。《从文自传》:这是沈从文的自传体散文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